作为一名律师,又是一名民进会员,我常常在思考:我们这份职业,除了专业能力,更要靠什么立身?最近,我深入学习了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这“三大精神”,越来越有感触。这些精神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它们实实在在地为我们这些法律人——尤其是在服务大局和贴近民生的法治实践中——提供了宝贵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撑。
一、坚守信念才能站得稳
“坚守信念”彰显了大别山精神的鲜明特质。作为律师,面临的诱惑和挑战不少。经济形势复杂,法规政策更新快,企业和个人的法律风险无处不在。这个时候,“坚守信念”就显得格外重要。
对我而言,这信念首先是对法治的忠诚。拿我做的税法业务来说,每次给企业做风险诊断,心里那根弦都绷着:合规是底线。哪怕客户想“走捷径”,也得坚定地说“不”,用专业告诉他们合规也是价值。我们每个案子、每次服务、每次咨询,都要对得起法律信仰,也要切实维护好国家税基的稳固。这是我们身为民进会员的律师更应该带头履行的责任。
二、抱团聚力才能搞得赢
抗洪精神中那“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劲,放在我们律师行业特别贴切。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和多元的法律需求,单打独斗难取胜,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和专业协作。
税法业务更是如此。比如处理复杂的重组并购项目,税务架构设计往往涉及公司法、投融资、并购重组,乃至数据合规等诸多领域。“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正体现在组建跨专业团队,整合各方资源、合力攻坚。作为民进会员,我也在积极尝试把党派里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专家资源调动起来,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法商支持。只有万众一心,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专业的服务。
三、担当创新才能跟得上
抗疫精神最打动我的是“舍生忘死”和“尊重科学”的担当精神。在法律服务中,特别是经济下行期,客户和行业的难题都在那儿摆着,不能绕着走,得迎难而上,体现法律人的逆行本色。
记得疫情期间,企业合同纠纷、劳资矛盾一下子激增。秉持“生命至上”“稳定至上”的原则,调解便成了解决问题的法宝。既要帮企业厘清复杂的法律问题,平衡各方利益,找到可行的法律方案,又要维护好职工的合法薪资和社会保障权益,专业智慧和耐心二者缺一不可。
“尊重科学”就是得与时俱进,创新求变。法律领域变化太快了,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碳交易……新事物层出不穷,相对应的法律规则或尚在探索阶段,或处于动态调整之中。我自己也不敢懈怠,一直在学习新的法律知识。我们律师就得成为企业用好政策的智囊团,把创新的动能通过合规、优化的法律路径释放出来。跟不上时代,服务就是空谈。
大别山精神的“骨气”、抗洪精神的“勇气”、抗疫精神的“锐气”,我们要把这些精神融入血液。作为一名扎根湖北的律师,更是一名民进会员,我深感肩头的责任。
法治的路还长。说到底,我们律师的执业追求是什么?就是“人民满意”这四个字!这份满意,不是虚的。它体现在我经手的每一个案件是否既合法又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体现在每一次争议解决是否既解决纠纷又维护了各方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也体现在我提出的每一份参政议政建议是否紧扣民生痛点、推动了制度的细微进步。
时间流转,精神不灭。法治工作者永远在路上。让思想的光芒照亮脚下的路,用专业的服务回应时代的召唤!这就是我们这一代法律人的心声。
(来源:江岸区工委 撰稿:黄俊 责任编辑:周鑫)